一项随机试验显示,比索洛尔预防左心衰竭患者“搭桥”手术后的心房颤动(AF)的作用优于卡维地洛。
研究者在其12月3日在线发表于《美国心脏病学杂志》的报告中称,该试验仅限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(CABG)伴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,不一定适用于左室功能正常和/或接受不同心脏外科治疗的患者。在这项研究中,药物治疗于术后4~5天开始,但罗马Tor Vergata大学的Dr. Ferdinando Iellamo表示,比索洛尔用于预防术后AF的发生以及监测体位性低血压和症状性心动过缓是安全的,甚至可以比试验中更早应用。
Dr. Iellamo指出,该药物可能通过其较高的β1受体选择性起作用,这会为交感神经活性增加提供更大程度的保护作用;交感神经活性诱发AF,并使其持续存在,且该活性在术后显著增强。术后交感神经激活先于AF的发生;与上述推理一致的是,在比索洛尔治疗组观察到了较卡维地洛(选择性较低的β受体阻滞剂)更大的减慢心率的作用。AF是CABG术后(尤其是有心力衰竭的患者)的常见并发症。尽管CABG术后采用β受体阻滞剂预防AF得到推荐,但并非每位患者都得到这样的处方,且迄今为止,尚无专门就上述目的比较2种应用广泛的β受体阻滞剂相对有效性的研究。
近期CABG后曾被转诊接受4周住院心脏康复治疗且射血分数< 40%的患者(平均年龄,66岁)320例纳入该研究。术后4~5天,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(每组各半),分别服用起始剂量1.25 mg、每日1次的比索洛尔和起始剂量3.125 mg、每日2次的卡维地洛。随后根据标准实践和临床判断增加每种药物的剂量,直至达到最大耐受剂量,最终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的平均剂量分别为2.5 mg/d和12.5 mg/d;对标准治疗(如,速尿)无限制。患者入院后即接受心电图监测,连续5天,之后改为每日2次,直至出院。随访期间,比索洛尔组发生术后AF23例(14.6%),卡维地洛组发生术后AF37例(23%),比索洛尔的相对危险度为0.60(P = 0.032);其中,无症状AF占26%,比索洛尔组和卡维地洛组接受电复律者分别为1例和2例;2组的不良反应相似,且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;中途推出者22例患者(7%),由于体位性低血压或严重虚弱且无法耐受治疗者14例(比索洛尔组6例,卡维地洛组8例),出现心力衰竭症状、需要增加速尿剂量并暂时降低β受体阻滞剂剂量者5例(比索洛尔组2例,卡维地洛组3例)。随访结束时(出院后4周),2组均显示心率显著降低(相对基线),但收缩压和舒张压无显著改变;与卡维地洛组相比,比索洛尔组心率降低更为显著(15.6 bpm vs. 9.4 bpm,P = 0.021)。
研究者同时也认识到,该研究并未包括未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对照组,但这主要是出于伦理学的考虑。
Am J Cardiol